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
深度关注|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
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破坏生态环境,公益劳务代偿!通化中院执结全省首例“劳务代偿”案

发布时间:2021-07-21  来源:中国法院新闻网  字体大小[ ]

  法院讯(李洪利)通化市辉南县两名村民非法捕获野生动物并出售,被抓后却无力赔偿,法院判决二人用公益劳动偿还自己欠下的“生态债”,这也是吉林省首例适用以“公益劳务代偿”案件。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间,辉南县抚民镇两名村民李某库和李某玉在辉南县的禁猎区放置了十多个禁用的工具猎套,捕获4只野生狍子并全部出售,非法获利,造成野生动物损失1.2万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工作人员共同走访了李某库和李某玉所在村委会发现,二人经济困难、家人多病,无力进行经济赔偿。

  2020年12月28日,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二被告在其户籍所在地提供不低于480小时的环境资源公益劳动,以赔偿其破坏生态行为造成的野生动物损失。

  为了确保“劳务代偿”事项有效落实,经二被告所在村村委会同意,该项劳务执行由村委会负责监督和管理。

  2021年上半年,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定期进行回访,并于6月17日协同通化市人民检察院、辉南县林业局、辉南县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共同对二被告的劳动时长、劳动成果进行审核,经过共同审核,二被告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已实际完成公益劳动时长480小时,审核通过。

通化中院行政庭工作人员进行回访

  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团队负责人总结说,在公益劳务的活动中,李某库和李某玉能够充分认识自身错误,积极主动地把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不偷懒保质保量的完成巡山护林的工作。同时,通过二人的教育警示作用,附近村民也不断地提高了保护野生动的意识。在司法实践中,既要遵循“谁损害、谁赔偿”的环境 公益诉讼立法宗旨,维护司法权威,又要彰显司法的温度,结合当事人生活实际创新办案方式方法,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修复,体现了恢复性司法理念,达到了生态环境替代性补偿的目的,让恢复生态有更多的选择途径,对完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履行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做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