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聚合力谋新篇——2024年度中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述职会侧记
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我们与劳模的一天

发布时间:2017-04-25  来源:中国公共新闻网  字体大小[ ]

  全民公众讯(王森 王婧)如果说大地是一架琴,那么琴弦就是架在这广袤土地上的输电线路,她傲然穿梭在崇山峻岭和幽岭峡谷之中,而那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奔走在巡线道路上的电力职工就是这架钢琴最美的演奏者。琴声如天籁,奏出心中最美的歌谣,诠释着弹奏者内心的心路历程!

万佛山顶的配电设施。

  4月24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一行四人跟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阳县宽坪供电所员工宁启水,前往其连续工作了20余年累计步行7万多公里的裙子沟,体验劳模生活、感受劳模艰辛、见证与山区群众建立的深厚友谊,让劳模成为一面永立心间的明镜,激励更多的人一道前行。

  场景一:初见

  清晨,从山阳县城出发,经过近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裙子沟必经之路——夾石峡。刚从车上下来,远远就看见一个皮肤黝黑,满脸笑容的师傅向我们走来。也许是因为看过太多关于宁启水的报道,在没见到他之前,我们一直觉得他是那种遥不可及的传奇人物,心里难免会有些激动和紧张。可是见到他那一霎那,我们除了震撼就是从心里油然而生的敬重。因为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他就是一名再也普通不过的农村电工,头戴一顶安全帽,脚穿一双草鞋,出土文物似的。在与宁师傅的交谈中,我们被他身旁地背篓所吸引,里面除了抢修工具,就是给山上老人带的食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踏着满是鹅卵石、长满青苔的山间小道向高山之巅的裙子沟深处走去。

跋山涉水。

  场景二:登山

  刚一进山,手机就没有了信号,走了大概一公里路程,攀山的路越来越陡,越来越细,越来越弯曲,我们气喘吁吁的问道:“宁师,这哪里是路啊?”

  宁师傅说:“越往上,路就会越来越窄,山也会越来越陡,慢慢爬,要不了两个小时就快到我维护管理的第一家用户了。”在满是奇形怪状、坑洼不平的山间小道上,我们小心前行,身子不由得七扭八拐,可50多岁的宁师傅背着40多公斤的物品,一直轻快的在前面给我们引路。

  “这双草鞋,可是我上山的法宝,利水不捂脚,又防滑,在这常年有雾多雨的密林深处,它可不能少。”宁启水乐呵呵的说道。

  “宁师傅,我想知道您经常一个人走这条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从小就在山里长大,自从当了农电工,我就和电,和附近几个不通公路村子的群众紧紧的连在了一起。每月都要花20多天时间,奔走在各村之间,挨家挨户抄表、收费,维护线路安全。山上群众居住分散,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就剩下一些老人,有的老人一辈子都没下过山,更没见过汽车,山上没有商店,群众必需的生活和日常用品无处购买。我就想给他们背送些东西,能帮一下是一下……”。听着宁师傅的叙述,我们全都陷入沉思,这就是我们憨厚的农村电工,可爱、可敬的农电人!

父母为宁启水打制草鞋。

  场景三:做客

  伴随着鸟语花香,大山深处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到达宁师傅的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远远就闻到厨房里飘出来的饭菜香味。刚一进厨房就看到宁启水妻子汪前桂忙碌的身影。“饿坏了吧?没走惯我们这山路,腿疼吧?”宁启水妻子关心的问。

  吃饭的时候,一个土鸡蛋刚吃完接着又塞一个在我们的手里,桌上除了土鸡蛋以外还有自家磨的豆腐和魔芋等。吃饭期间,我们聊起了启水的家人。谈起工作,启水意志坚定,可说起家人,他心怀愧疚。他说:“这些年,我最对不起的是妻子,家里全靠她支撑着。盖房时,所用的材料是她一次次背上山的。去年冬天,她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自己收的2000多公斤玉米背到山下换成钱,我一次也没帮过。但她和老人从没有怨言,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

  妻子汪前桂用瘦弱的身躯承担了家里的全部劳动,这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默默在背后支持着丈夫。每天傍晚天一黑,她就把院子的灯打开,这是她多年的习惯了,她说:“我们这里山大人稀,我怕他一个人走夜路害怕,亮着灯,老远就知道这里是他的家。”说完这话,她咯咯地笑了,但眼里转着泪珠。

  饭后,我们和启水一起翻过一座山梁,来到山腰间的一户人家,这家主人叫胡正玉,常年有病,儿女全在山外打工,他和老伴守候在这祖辈居住的偏沟野洼里,一年难得下一次山,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启水给背上来的。随后,宁启水放下背篓,取出了5袋食盐和一桶食油递给他,又给他检查了屋里的线路,临走时,启水再三叮嘱老人:“床头的插座千万不敢用湿毛巾擦,那个吊线开关我给换了,用时一定要轻轻拉。屋里啥用完了,告诉我,过几天收费我再来看你。”

  云雾散尽,太阳的光辉透过竹林的罅隙,照的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暖暖的。

路滑,我陪你一起走……

  场景四:返航

  离开胡正玉老人的家,我们来到山阳海拔最高的的配电室——裙子沟台区配电室。这座配电室,是宁启水用自己坚强的臂膀一块砖、一袋沙、一件一件设备背上来的。启水查看了线路和配电室后,又拿出镰刀对线下的树枝进行修剪。

  宁师傅指着对面那座山上的唯一一家用户,“平时我去那家抄表收费就需要先从这座山上下去,再爬到另一座山上”。

  我们问道“那您这来回得多长时间啊?”

  “总共就半天时间吧,然后再去另一座山抄表”

  听着宁师傅的这些经历,我已经没有心思欣赏山的美景,因为我们无法想象这到底是多么艰辛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干一天容易,可干一辈子真的很难。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对于第一次登上海拔近两千多米的城里人来说,这次我们真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下山走的是另一条“路”,由于山石上铺满了很多枯叶,特别滑,就这样我们相互搀扶,一路跌跌撞撞下到山下。

为孤寡老人送物资。

  场景五:感悟

  天色渐晚,远处几声狗的叫声打破了山的宁静,散落在深山坳里的明灯分外耀眼。陪伴在宁启水身边的背篓一直在我们的脑海里回放,让我们思绪万千。

  “为山区群众和孤寡老人生活上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他们服务是我最大的快乐,我会永远坚持下去。”这一句淳朴的话语是宁启水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早已将山上486户用户当成了自家人。

  他的行动让我们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责任就是一种担当的精神,是一种自律的品格,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赤子的忠诚,是一种纯粹的坚守。他几十年如一日,凭着对大山深处用户的一腔热忱,凭着对企业的无限忠诚,用“草鞋”和“背篓”演绎着“敬业”和“奉献。”宁启水师傅的劳模精神将会一直激励着我们脚踏实地,不断前行。

组织青工体验劳模艰辛路。

中国公共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